? ? ? ? ?三 、替代做法的分析
???????? 美國反傾銷法的規定秉承了美國法自身體系完善的特點,不論是基本原則規定還是具體操作方法,都能夠自圓其說。因此,替代做法有其本身存在的原因和內在邏輯,但也應當看到還有更多的不合理之處。
???????? (一)替代做法的原因及存在的合理性
???????? 1、替代做法形成的原因
???????? 可以看出,替代做法是美國調查機關在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無法計算出傾銷幅度時采取的一種變通方式,是結構價格的一種變異,其根本目的在于計算出傾銷幅度。生產要素法較之其他方法要更加細致,但調查機關計算的傾銷幅度仍高于在普通方法下的傾銷幅度,調查機關還沒有更好的選擇,因此該做法沿用至今。
???????? 2、替代做法存在的合理性
???????? 美國反傾銷法中替代國選擇方法規定嚴密、自成體系,體現了其合理性。替代國選擇的第一條標準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處于相似水平的國家”,只有處于相似經濟水平的國家其在勞動力和其他各種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才可能具有相似性,據此推算出的替代國價格才能最接近于出口國產品的正常價值。而在選擇替代數據時,美商務部也盡量滿足準確性、公平性、可預見性的要求。美商務部替代價格資料選取采用公開出版的可為公眾獲得的信息資料,加強了數據選擇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在應訴過程中,申請人和應訴公司在收集和提供資料數據時處于一種機會均等的地位。
? ? ? ? ?(二)替代做法給應訴企業帶來的不利地位
???????? 替代做法僅滿足了程序正義,但在實體上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使得應訴企業在調查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 1、替代做法建立在假設的前提下
???????? 如前所述,替代做法是為傾銷幅度計算的目的而創設的。同時,替代法的前提是假定在替代國生產被調查產品和在非市場經濟國家國內的價格和成本相同。從這一假設出發,調查機關確定出適當的替代國。但是,任何假設都只能是假設,每個國家和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相同。雖然調查機關創設出若干的標準來選擇盡量符合標準的替代國,但畢竟不能完全符合被調查國的情況。而且,本身供選擇的替代國范圍也受到限制。在美商務部最新的征求意見中,提出供選擇的準替代國范圍問題,即什么樣的國家可以視為具有經濟上的可比性,在何種程度上替代國資料不符合要求。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由假設前提造成的。無論調查機關再如何調整修正完善選擇程序和政策,但受限于假設的前提,都將會有新的情況出現。而且,選擇的程序僅能保證程序的公平,但不能保證實質的公平。
???????? 2、生產要素價值被高估
????????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都低于市場經濟國家,調查機關很難找到與被調查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因此批評意見為:不可能有同被調查國完全一致的替代國,這將導致忽略了非市場經濟國的比較優勢。生產要素法否定了非市場經濟國家被調查產品的比較優勢,同時也否定了制造被調查產品所需要的各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這一點在部分原材料要素方面較為明顯。由于各國物產不同,各個國家所具有的產品優勢也不同,因此采用替代的方法將導致要素的價格被高估。
???????? 3、替代做法缺乏足夠的可預見性
???????? 實踐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出口商在出口時無法預見到使用哪一個國家為替代國。由于無法預見以哪一國為替代國計算成本,使得傾銷調查結果帶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雖然調查機關強調替代時的準確性和可預見性,但實踐中中方企業根本無法確定調查機關眼中有沒有傾銷的定價。而在具體案件的調查中,調查機關也是在符合條件的幾個替代國中進行選擇。曾經擔任過 81-83 年國際貿易管理署副部長助理的 Gary Horlick 先生曾向國會財政委員會這樣描述替代國選擇:當一個人得出合理的結論時,往往憑借一種感性認識,如對中國的毛巾案中,我們列舉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香港、民主德國、哥倫比亞和印度作為替代國,但這種列舉沒有任何理性可言。
???????? 此外,替代數據的可獲得程度已成為選擇替代國時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一判定也由美商務部自由裁量,并且在這一點上法律沒有規定十分明確和嚴格的標準,此外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應選擇具有最適當材料的國家為替代國。這一切就使得美商務部在替代國的選擇上擁有很大的權力。賦予一個機關如此之大的裁量權顯然是與法律要求的確定性和可預見性相悖,也給應訴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造成應訴企業的不利地位。
???????? 4、會計數據不符合應訴企業的實際情況
???????? 選擇替代會計數據的原則是全面、客觀地反映企業報表中的所有事項。這種方法意味著,美商務部認為中國企業同替代公司具有相同的會計項目、相同的財務比率,然后計算出中國企業的數值。這忽視了替代國公司和中國企業的區別,對應訴企業非常不利,因為企業間的會計處理并不相同,而且具體會計項目也不一樣。
???????? 5、替代做法忽視了市場情形的區別
???????? 在替代法的要求下,需要對所有的生產要素都采用替代國的替代數據,但選擇替代數據時,往往會出現使用替代國進口數據的情況。替代國法考慮尋找一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經濟可比的市場經濟國家,卻沒有考慮到市場經濟國可能進口主要生產要素。各個企業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都有許多個別的做法,美商務部為計算便利的考慮而漠視了這些特殊情況,也造成了應訴企業的不利。